9月2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秀彬教授、谈明洪研究员在南综十一楼第二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两场精彩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我院院长谢花林教授亲自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聆听,现场气氛热烈。

  

  首先,李秀彬教授以“集约还是粗放?土地利用的两种反向变化”为主题,深入探讨了我国土地利用中的集约化与粗放化现象。他以贵州贵阳花果园小区为例,揭示了过高容积率导致的土地集约过度问题。讲座中,李教授指出丘陵地区耕地撂荒、平原区粮食种植“双改单”等现象,表明农地正经历粗放化;而园艺业用地扩张则体现了农业的集约化趋势。他强调,集约化并非简单增加劳动投入,而是要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李教授也提到,集约化与粗放化在不同地区并存,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意愿等因素影响。此外,李教授指出农民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农业改进方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收入。

  李秀彬教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展示了这两种变化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具体表现,指出提高劳动生产率仍然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无论是集约化还是粗放化,都需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推动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紧接着,谈明洪研究员以“耕地空间置换和耕地规模经营”为主题,探讨了耕地利用的新模式和新趋势。谈明洪研究员首先概述了全球耕地空间变化的总体趋势,指出欧洲和中国华北地区因城市化和生态保护需求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而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地区则因人口增长和农业技术发展导致耕地面积增加。接着,他聚焦于中国内部,指出北方与南方耕地变化呈现不同趋势:北方因水资源短缺和土壤问题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南方则因技术进步和土地利用优化导致耕地面积增加。在深入分析2009至2019年间数据时,谈明洪研究员特别提到中国东南沿海与二级阶梯形成的马蹄状区域耕地迅速减少,这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最后,他以北纬40度线为界,探讨了南北两侧耕地变化的不同原因,强调南方可开垦土地资源有限,而北方则因机械化、灌溉技术推广及气候变化带来的有利条件促进了耕地增加。

  谈明洪研究员的讲座不仅为听众提供了全球和中国耕地变化的宏观视角,还深入剖析了不同区域耕地变化的具体原因和驱动因素。这样的分析对于理解当前和未来的耕地利用趋势,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讲座进程中,我院师生与李秀彬教授、谈明洪研究员展开了热烈的互动与探讨。何亚芬老师与数位学生对李秀彬教授和谈明洪研究员所阐述的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并主动向他们提出了富有见解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李秀彬教授与谈明洪研究员均给予了详尽而耐心的解答。

  最后,谢花林院长对李秀彬教授与谈明洪研究员所呈现的精彩讲座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之情。他勉励在座的师生,于日后的学习与研究中,应持续关注土地利用这一重要议题,矢志不渝地为推动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